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

20161001維謀-天溪園野外觀察

  天溪園野外觀察,我跟隨的是陳王時老師的腳步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灰鶺鴒,回家後趕緊翻開生態課程覓得的寶典「台灣常見100種鳥類」,果然在第63頁發現牠的身影!由於是圖鑑,有清晰的圖片卻沒有牠鳴叫的聲,只好問『谷哥』。

灰鶺鴒,屬鶺鴒科,冬候鳥,身形纖長,頭至背大致為鼠灰色,胸至腹部為黃色,腳黃褐色,冬天常見於中低海拔的山澗溪流及水域附近,喜歡在水域或潮濕的地面活動,偶爾會停佇於電線上,停棲時會不停上下擺動尾羽,飛行呈波浪狀,並同時發出「唧、唧、唧」叫聲。(資料來源:灰鶺鴒-新店平廣橋下 YouTube灰鶺鴒 叫聲的影片20131126-上傳者:bfpeng),從這裡可以聽到他的歌聲,真是太棒了!

之後又找到自然系圖鑑Online的資料,讓我對灰鶺鴒有更深入的了解-鶺鴒科是種類繁多的族群,一般鶺鴒科鳥類喜歡棲息在水邊,尾巴是上下擺動。鶺鴒科的鳥類,走起路來喜歡陡動身體。灰鶺鴒和黃鶺鴒極為相似,最大不同在於灰鶺鴒前腳是黃色,而黃鶺鴒的腳卻是黑色的。白鶺鴒,是台灣普便見到的鴒鳥,喜歡在河邊沼澤邊覓食,白鶺鴒能快速的在河邊行走,平地時則上下擺動,飛行路線成波浪狀。「台灣常見100種鳥類」圖鑑中卻見不到黃鶺鴒的蹤影,不知原因為何?

以下摘錄自然系圖鑑Online對鶺鴒科的定義
科別: 鶺鴒科
屬別: 鶺鴒屬
鳴聲: 飛行時常隨著振翅節奏發出清亮的「唧唧、唧唧」鳴叫。
別名: 牛屎鳥仔(台語對鶺鴒類的統稱);古又名:脊令、連錢、雍渠、雝渠、雪姑、錢母。
身長(公分) 18
食性: 節肢動物
棲地: 房屋、電纜線、林園、溪澗
遷徒狀態: 普遍冬候鳥
群聚性: 單獨
飛行:呈波浪狀飛行。


由牠的群聚性特形來看,我算是幸運的,單飛的鳥的確比較難觀察的到,群聚性的藍鵲、鷺鷥就顯得「大眾化」了些。在天溪園巧遇的灰鶺鴒也是「在水一方」,正是符合牠喜歡棲息在水邊的習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