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


◎蛙類的科學分類-/真核生物域/動物界/脊索動物門/兩棲綱/無尾目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)

 

無尾目是屬於兩棲綱的動物,成體基本無尾,卵一般產於水中,孵化成蝌蚪,用呼吸,經過變態,成體主要用呼吸,但多數皮膚也有部分呼吸功能。主要包括兩類動物:蛙和蟾蜍。這兩類動物沒有太嚴格的區別,有的一科中同時包括兩種。一般來說,蟾蜍多在陸地生活,因此皮膚多粗糙;蛙體形較苗條,多善於游泳。兩種體形相似,頸部不明顯,無肋骨。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,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,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,但四肢肌肉發達。

無尾目是生物從水中走上陸地的第一步,比其他兩棲綱生物要先進,雖然多數已經可以離開水生活,但繁殖仍然離不開水,卵需要在水中經過變態才能成長。因此不如爬行綱動物先進,爬行綱動物已經可以完全離開水生活。蝦蟆是青蛙和蟾蜍的統稱。

 

雖然網路上可以容易的搜尋到一些資訊,但是陳老師生動活潑的上課方式以及和豐富的生態觀察經驗,讓我們更能發掘生態學習的樂趣:

 

陳老師開場以人和蛙做比較的方式介紹蛙類,把蛙與賽跑選手、跳遠選手、跳高選手、聲樂家相比較,讓我們清楚了解到蛙類的軟骨骼異於人體結構,可以從比自己身長數十倍的高處跳下而毫髮無損;速度也比人快,歌聲也比人類宏亮。

 

人與蛙的繁殖方式也不同,人是哺乳類,一般而言一胎生一個,而蛙類行體外受精,一次產卵甚至達三萬個,不過一旦卵生下,蛙爸,蛙媽不會像人類一樣呵護後代,任其自生自滅,蛙類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同類相殘、手足相殘的情形,因為生存環境惡劣,牠們必須「以量取勝」,確保最後所剩無幾的後代能有少數的幸運存活並繁衍。

 

有關蛙類下眼瞼,在蛙類下水時能夠自然的由下而上移動,保護牠們的眼睛,我在參加游泳比賽時也常常看到泳伴們賽後在泳池找尋泳鏡,因為跳水所產生的力度太大將泳鏡彈開,蛙類下眼瞼的構造或許給泳鏡製造商一個新的靈感,就像「鯊魚皮泳裝」的構想。

 

動物會隨環境演化,去探究動物為適應生存環境而具備的生理特長,讓我們不禁對造物者的神奇力量感到佩服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